- 主页 /
- 潮人志
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烈们致敬!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立国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用鲜血铸就国家尊严,他们是祖国的骄傲,是人民的功臣,是永远“最可爱的人”!
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在张章笋会长、林辉勇执行会长的领导下,牢记建会宗旨,把关心、关爱在京潮籍老领导、老同志,特别是为共和国的成立和建设做出贡献的在京潮人作为联谊会的工作重点。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联谊会各分会根据张章笋会长、林辉勇执行会长的要求,组织看望慰问老领导、专家院士、老同志、老兵等。
在今天这特别的日子里,由联谊会副会长兼文工委主任李庆同志撰文,向在京潮汕籍乡亲中参加抗美援朝的老英雄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向“最可爱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祝福!
在京潮人中,有这五位“最可爱的人”
文\李庆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70年前,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一支队伍中,也有无数的潮汕儿女。他们,有的牺牲在朝鲜战场上,长眠于异国他乡;有的负伤回到祖国,无悔地续写着“奋斗”的篇章;有的成为建设新中国的栋梁,在不同的行业作出卓越的贡献。今天,这些新中国最可爱的人,或许他们的大多数已经故去,但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值此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之际,笔者特地找到并整理出在京潮汕籍乡亲中五位抗美援朝英雄的资料。非常遗憾的是,其中一位百岁老人张伯章同志已于今年5月辞世。尽管按规定有他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但张老未能亲眼看到并佩戴胸前。
笔者条件所限、资料所限,或许还不止这五位,有知情的读者请在留言处继续补充。
巫志远,98岁,普宁人
巫志远同志,1922年生于普宁十八乡。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12月参加组建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工作,1945年3月参加组建小北山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同年7月参加组建韩江纵队第一支队。1946年6月北撤至山东解放区,加入华东解放军序列。1948年8月调中央军委作战部工作。1981年9月任中国驻泰国大使馆武官,1985年离休。
2018年重阳节,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兼普宁分会会长詹惠鸿,分会执行会长陈少琴、副会长陈锡凯一起探望巫志远同志。
朝鲜战争爆发后,总参谋部在中南海设立作战指挥机构——作战室,他参加作战室工作,负责处理朝鲜战场敌军情况。1953年1月到朝鲜前线,在志愿军第19兵团某师前指工作,参加了金城战役。朝鲜停战后,他奉命和其他同志一起到元山、平壤、仁川等地考察后回国。
杨冠群,89岁,潮安人
杨冠群接受《北京潮讯》采访(2019年)。
杨冠群同志,原籍潮安,1931年生于上海,1949年7月参加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1950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秋调入外交部交际处。1951年秋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初从朝鲜回国,在外交部工作一直到1994年离休。
杨冠群在板门店谈判会议室前留影。
杨冠群先在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参谋部工作,后调秘书处直接参加同美方在板门店的谈判。1952年谈判破裂,代表团主要领导和部分工作人员撤回国内,杨冠群等被留下坚守,并曾一度长住板门店,协助我方安全军官保持同美方的联络。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停战协定签字,他有幸亲自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停战后,杨冠群又作为停战委员会的中方上尉值班军官,驻守板门店。在3年的战斗中,他荣立三等功并获朝鲜人民军的两枚军功章。
张伯章,100岁,普宁人
张伯章(拍摄时间2019年11月8日)
张伯章同志,1920年生于普宁泥沟。1938年北上延安,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张伯章长期工作在地质教育战线,为我国地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出了贡献。
2019年11月8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孙友宏校长看望慰问张伯章
抗美援朝战争中,作为教导大队政委随50军军部入朝,任务是训练连排干部。期间,从新义州到三八线、开城,在美机不断轰炸下的日日夜夜里,经历许多危险和困难,胜利完成了工作任务。1953年由朝鲜回北京调到政治学院做理论教员工作。1965年3月转业到地质部干部学校任党委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1970年8月调地质科学院水文研究所任党委书记,1978年3月调重建的地质部干部学校任党委副书记、副校长,1982年12月离休。2020年5月辞世。
马清盛,89岁,普宁人
1952年随大部队开赴朝鲜战场的马清盛。
马清盛同志,1931年生于普宁汤坑。著名篮球运动员、教练员。1953—1965年曾在志愿军、沈阳部队、“八一”队和国家男篮效力。1986年退休。
2020年10月19日,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兼文工委主任李庆,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兼普宁分会会长詹惠鸿,普宁分会执行会长陈少琴、常务副会长黄伟建前往马清盛同志家中慰问。
马清盛从小喜欢打篮球,1951年特批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成为炮兵营观测员。1952年随部队开赴朝鲜战场,常常在战斗间隙为战友们打场篮球。1953年,他被选进了志愿军篮球代表队,除参加开展各部队之间活动外,还经常回国参加全国性的篮球比赛。1955年从朝鲜回国后,他被选编入东北军区篮球代表队。1956年入选国家代表队,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从沈阳军区调入解放军八一篮球队。1979~1983年,任国家男子篮球队主教练。1981年被国家体委批准为首批国家篮球高级教练。1982年任八一体工大队副大队长。在体育这块阵地上拼搏了一生,荣立二等功5次,三等功23次。1999年新中国建立50周年之际,马清盛被中国篮协评出“新中国篮球运动50杰”。
吕彩琼,90岁,海丰人
在东北,吕彩琼结识了一同从北京入伍的周里群,这是新婚照。
吕彩琼同志,原籍海丰,1930年生于越南。1947年3月在越南参加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妇女互利社,1950年2月秘密回国,先后在中共中央统战部举办的青训班和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195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4月离休。
2019年秋,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兼文工委主任李庆,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兼惠来海陆丰分会会长黄光河,分会常务副会长方基长,副会长郑志达、林辉荣、陈晓倩一起看望吕彩琼同志。(摄影 李庆)
1950年11月,吕彩琼申请参加抗美援朝并被组织批准入伍,在沈阳东北军区后勤部油料部担任秘书,直接为朝鲜战场做油料运输保障工作。从炎热的越南到北国的京城再到寒冷的东北,吕彩琼经受了严寒与战争的考验。1953年12月回到北京并转业地方。先后在中央团校、宁夏回族自治区文教局、人民教育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工作,为培养共青团干部和我国教育出版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来源/北京潮讯 文/李庆)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