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潮汕海陆丰英烈谱(十五):张伯哲

普宁市泥沟村内,一位来自汕头的白发苍苍的老者,在亲戚朋友和当地干部群众的陪同下,步入了村里的烈士陵园。除了按例俗向烈士纪念碑献上花圈之外,老人还停留在一面镌刻有泥沟村众多革命烈士名字的墙边,凝视良久。墙上其中一位烈士的名字张伯哲,就是老人家的老同学和老战友。如今他的墓冢就静静地躺卧在泥沟村外的山麓。老人家就是烈士张伯哲的老战友、已经94岁的老地下党员陈仲豪。


  在祭扫仪式上,陈老发表了一通深情的感言:“我和伯哲两人同窗三载,如兄如弟。我跟着伯哲,请教伯哲,伯哲帮助我进步。这三年的同窗,我得益于伯哲非常多非常多,念念不忘……”

微信截图_20211126143528.png

  祭扫烈士墓

  祭奠完战友,陈仲豪老先生迫不及待地要求烈士家属带他去烈士故居看看。在那里,在老人声情并茂的回忆中,我们对他那位战友张伯哲有了更清晰的印象。张伯哲原名张开明,于1920年出生在泥沟村一户殷实的大家庭中。怀抱救国理想的他,早在就读揭阳南侨中学时就秘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后来进入韩师求学又成为韩师地下党领导人之一。抗战时期张伯哲考入中山大学,但1944年7月他就投笔从戎,参加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抗战胜利不久,已经在潮安担任地下党领导的张伯哲,悄悄回到家中拜别父母,奉命准备前往香港。那次团聚,成为他与家乡亲人的最后一别。

微信图片_20211126143439.jpg

  张伯哲遗相

  烈士的侄子张仲岳先生已经年过七旬,但对于他的四叔张伯哲的印象,仍停留在那次团聚。他说,当时四叔即将离家赴港,匆匆回来与爷爷(张伯哲之父)一起吃早餐。而自己当时还不到十岁,只觉得四叔看上去瘦瘦的,却非常精神。四叔的腰间还别了一把小小的驳壳枪。那时自己想伸手去摸,并恳求四叔让自己玩玩。可四叔半开玩笑地拒绝了。当时自己对四叔的“革命事业”毫无概念,但是四叔离去后,却一直挂念着他……

微信图片_20211126143442.jpg

  张伯哲故居

  1947年1月,当时抗战胜利已1年多,在上海复旦大学求学的陈仲豪,无意间与老同学张伯哲重逢,此时距离他们从韩师毕业各奔东西已过去了4年多。当时张伯哲在香港秘密接受中共华南分局派遣,已准备潜入台湾从事地下工作。张伯哲专门绕道上海,特地到复旦大学找陈仲豪叙旧。至今,陈老对当年黄浦江边送别老同学时的一番对话记忆尤深。

  张伯哲说,“仲豪啊,你再过半年复旦就要毕业,当前国内形势越来越紧张,如果你没有其它工作任务,还是去台湾。我先走一步,台湾那个地方刚光复,非常需要人。”陈仲豪把“台湾那里非常需要人”这句话当作党对自己提出的召唤,从此铭记于心。

  那时,国共全面内战已经爆发,为加强对台湾的进步革命力量的领导,中共向台湾秘密派遣了很多地下党员。当年9月,从复旦毕业的地下党员陈仲豪也来到了台北,与老同学张伯哲重逢。此时,张伯哲的公开身份是台中莲花池林业试验所公务员,秘密身份则是中共台中地区工委书记。陈仲豪在他的介绍下,进入台湾基隆中学任教,以教师身份掩护地下工作。

微信截图_20211126143634.png

  基隆中学老照片

  陈仲豪记得,当时因为有一个教导主任被调往别处,他马上顶替担任训导主任,又教语文又教生物,任务繁重。但自己深感职责圣神,不容懈怠,接下来就通过课堂教学、课外读书会、家访等渠道,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尽量排除日据时期那种殖民主义的影响。

  基隆中学是中共台湾省工委建立初期的一个重要据点。在地下党骨干、校长钟浩东的支持下,校内师生的地下革命活动开始活跃起来。不久,陈仲豪就接到上级下达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校内秘密编印省工委的地下机关报《光明报》,宣传大陆解放军节节胜利的声音。他们把台北地下党组织收听到的新华社电讯,进行编辑组稿,然后在学校后山的山洞秘密印刷。其中男地下党员钟国员负责刻钢板,女地下党员张奕明负责将印好的报纸送往台北,交给当地的秘密据点分发。

  1948年下半年至1949年初,解放军逐步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政权已岌岌可危。在台湾秘密发行的《光明报》向台湾民众发动了一轮宣传攻势,从而惊动了蒋介石等国民党高层,很快整个台湾笼罩在白色恐怖中……

  知识分子出身的陈仲豪老先生,在教育战线上离休已经几十年。但他一直笔耕不缀,一方面总结大半生的教育工作经验,一方面也追忆早年的革命生涯。若干年前他就写成了两万多字的《五十年代台湾白色恐怖50周年祭》,深情地缅怀张伯哲等众多牺牲的战友。至今重读,老人的思绪又回到1949年的8月。

微信截图_20211126143708.png

  陈仲豪的回忆文章

  当时国民党台湾当局的情治机关在几位台湾大学学生手中搜获几份《光明报》,并顺着线索查出《光明报》正是在基隆中学秘密出版,于是在一个夜晚派特务包围了基隆中学,当场逮捕校长钟浩东的夫人蒋碧玉及妻姨戴芷芳。几天后,钟浩东校长也在校外被捕。当时陈仲豪等外省籍的地下党员暂时未受波及,他秘密前往台中,找到好友张伯哲商讨对策。

  张伯哲交待陈仲豪,无论如何要先隐蔽,台湾需要人,也不可能一下子就都撤回大陆去。于是陈仲豪就根据张伯哲的指示,躲到了距离日月潭还有一段路的阿里山下,在张伯哲所在单位的一个林业试验所隐蔽了十几天。

  十多天后,基隆中学再次被特务包围,有四名外省籍教师张奕明、钟国员、罗卓才、方弢和几位进步学生被捕。陈仲豪手头一份1949年12月出版的台湾报纸显示,张奕明等人很快被公开枪决。张奕明就是张伯哲的姑母,她的丈夫方弢也是潮汕人。当时收到风声之后,陈仲豪的上线、揭西籍地下党干部林英杰,立即转告张伯哲,由张伯哲通知陈仲豪撤退。张伯哲又第二次出手救助老同学,将他带到台中郊外一个农场,找到农场场长、地下党员梁铮卿,然后由梁铮卿安置陈仲豪在一个鸡寮中隐蔽。张伯哲还时不时来找陈仲豪商讨对策,后来终于决定让陈仲豪撤回大陆。于是张伯哲为陈仲豪办了张假身份证,易名为“林盛康”,而且还为陈仲豪换了一副黑框眼镜,穿上一副西装,打扮成一个商人。然后才叫交通员送他到台中郊外一个小火车站,乘车去到台南。

微信截图_20211126143738.png

  烈士夫妇:张奕明与方弢

  幸好陈仲豪的一位表弟在台南警察局担任文职工作。在表弟的帮助下,他顺利买到了民航的飞机票,于当年10月6日搭乘民航机安全返回汕头。两个多星期后汕头也解放了。陈仲豪从此留在汕头教育系统工作。上世纪50年代初,他就收到来自中共华南分局的内部消息,钟浩东、张伯哲、林英杰等同志先后在台湾牺牲。但苦于没有证据,陈仲豪一直怀抱一丝希望。直到1993年收到由香港友人寄来的一份当年的6月27日出版的《大公报》,陈仲豪心如刀割。原来,这份报纸详细地报道了40年前白色恐怖大屠杀的真相,不单对国民党反动派大逮捕、大屠杀整个经过进行解密,还报道死难者家属在当年刑场附近发掘出写有名字的石碑,一共挖出163块,163位死难者的名字和死难日期都被登在大公报。其中张伯哲牺牲于1950年,年仅30岁。

微信截图_20211126143803.png

  1993年6月27日《大公报》

  悲痛之余,身为老战友的陈仲豪,焦急地找到早年与张伯哲同窗或共事过的若干老同志,希望为张伯哲争取烈士名誉。在大家努力下,国家民政部很快追认张伯哲为革命烈士。1996年清明节,一场迟来的追悼大会终于在普宁泥沟村举行。

  这次参与祭扫烈士墓的张仲岳先生,是专程从居住地香港赶来的烈士亲属。他和另外一位在香港的堂弟,则共同见证了5年前他们从台湾迎回四叔张伯哲骨灰的过程。原来,烈士母亲生前一直念念不忘儿子,并交代孙辈一定要找到阿叔张伯哲的下落。于是烈士的侄子们不忘先人付托,千方百计到台湾寻访烈士殉难之地。5年前,烈士的其中一位侄子张庆民终于联系到台湾受难者家属的联谊组织,查找到张伯哲骨灰的存放地。时隔半个多世纪之后,张伯哲烈士的骨灰终于被带回大陆,家乡还为他举办了庄严的下葬仪式……

微信图片_20211126143501.jpg

  2012年烈士骨灰下葬仪式后众亲友合影


  在70多年前台湾的白色恐怖岁月中,先后有1100多位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被残酷杀害,能撤回到大陆的地下党干部屈指可数。2013年10月,解放军总政治部联络部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建成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张伯哲等几位潮籍烈士的英名也被勒石纪念。那段尘封的历史再次走进更多后人的视野。


资料来源:汕头橄榄台、潮汕圈



一键分享: